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2020-01-14 浏览量:417
随着“国学”热的兴起,教育部对学生书写规范发布明文条例,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书法。然而孩子是进了培训班,家长们却未必做好了准备工作。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,让孩子学习书法,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吧~
规范字以便于识读为首要目的,要求整齐划一、统一规范,这样阅读起来方便快捷,比如印刷体、美术字,一目十行就能明白其义,偏重的是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。
而书法则不一样,它并不以便于识读为目的,比如草书,识读起来很困难,但并不妨碍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它的痴迷。
书法表现的是在书写过程中毛笔的丰富变化,以及汉字在不同书写状态下的造型之美,偏重的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功能。
是要求孩子写规范字,在考试中不要因为字迹潦草不忍卒读而扣分就行了,还是希望孩子能接受书法美的教育?
描字不需要笔法,写字需要笔法。所谓的笔法,是中国书法所特有的,就是合理运用毛笔,不违背笔性去写字,一次性书写,不能描摹修改。
因为笔法,中国书画形成了“笔墨”的概念,构成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核心与灵魂。西方绘画,还有除毛笔之外的书写与绘画,都没有“笔墨”这个概念。
很多家长只有结构概念,而进入“笔墨”比较困难。对一件书法作品好坏的评判,普通人与专业人士的分歧也就在“笔墨”,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学习。中国书法和绘画特别强调书写性,所以在中国画里,人们更愿意说“写竹”、“写兰”、“写梅”,而不愿意说“画竹”、“画兰”、“画梅”。
如果没有笔法,老师就不用说“来来来,今天我们写颜真卿、欧阳询”,而是说“来来来,我们今天描颜真卿、欧阳询”得了!
笔法到位,结构准确,那当然最好,问题是,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期,加上学习书法的时间比较短,二者无法兼得的时候,家长如何选择?是认可有笔法、有书写性的准确,还是要描摹性的准确?
告诉孩子怎么写,是“法”,是知其然;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写,是“理”,是知其所以然。
理法理法,先有“理”后有“法”,“法”建立在“理”的基础之上,如果只记住这个“法”,而不明背后的“理”,“法”就是死的、僵化的,会成为束缚大家学习书法的教条。
好的老师,既教“法”,更教背后的“理”,只有明了“法”背后的 “理”,孩子才能活学活用,一通百通。
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,也是最复杂的问题。孩子书法中所呈现出来的稚拙天真,与成人回归到稚拙天真有天壤之别。
前者是天性使然,是不自觉的,这样的一种美是大人赋予的,孩子自身并不知道;后者是主动追求,是自觉的。
那么,问题来了,孩子要不要学书法?因为一旦经过严格的训练,这种稚拙天真的品质就消失了。
因此,一位优秀的老师,应该是遵循孩子的本心,加以引导,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,并春风化雨,慢慢灌输一些书法美的知识,让这种不自觉成为一种自觉;
而不是一味地以大人的审美趣味,强加给孩子,泯灭孩子的天性,抹杀了孩子对书法的兴趣。
要知道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真正的书法,是一个人生命状态的真实呈现;一位优秀的老师,还会在不同的阶段,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,从而让孩子写出符合他年龄特征的书法,明智的家长亦应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