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2020-01-20 浏览量:344
临帖,看上去简单,但确实存在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。
有一次巡山,我看到一位书友的作品;发作品在群里,往往有两种动机,80%是炫耀,20%是求拍砖,这位书友显然是前80%里的。
一问,才知道他已经临帖2年多的时间,但是跟我们班一些小学生的临帖作品相比,远不在一个层级。
为什么3个月的成效远远好过2年多的熟手呢?
主要是专业能力的区别。
你能算得上一个专业选手吗?以下这些点,可算作试金石。
▲你是否深度理解,精临的专业化能力给你带来什么?
▲你是否愿意理解原作者的动机、场景和基本方法?
▲你是否能按部就班地展开对原帖的结构化分析?
▲你是否有能力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手法?
现在就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,给大家阐述以上4点的内容。
很多人认为,书法就是一个业余爱好,能让自己放松愉快就好。我是极端反对这种观点的。
例如下面这张作品,乍看过去,好像有点样子,但是稍微细探就会发现,所有的细节都很不到位。
作者写书法至少4年了,看他提交作品的随意性就能看出,他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理解专业化的重要性。
因为平时练字时比较随意,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不去深究,只练不思考,所以即便练了很长时间,练得也很勤,进步却总是不如人意。
然而,业余习字,正因为要放松要愉快,所以才更需要专业化对待;专业化意味着理性与感性地系统深入,意味着明确的边界与绩效衡量。
正因为是业余爱好,才需要在主业之外,构建一个精彩新领地。
一个网球运动员的业余爱好不可能是打网球,而可能是弹吉他。
弹吉他越专业,就意味着休息放松得越彻底,如果随随便便弹一弹,就不会对打网球产生正向帮助,而且,弹吉他也得不到幸福感。
获得幸福感,只能全情投入、专业训练,很多人随意随性,单纯好玩的心态,实际上既没有得到放松休息,也浪费了大量时间。
颜真卿写家庙碑和写祭侄稿,肯定是不同的场景,不同的思绪,所以一定用不同的方法,出来不同的结果。
如果我们只盯住结果,肯定无法得到精髓;好的思维习惯,一定是从核心开始,从为什么,到怎么干,最后才是干出了什么。
拿起一本帖子,马上照着写,千千万万的书法爱好者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书法学习,很令人痛心。
例如这件作品,作者的笔墨修养不错,这件作品也很认真。然而,尽管很多字与原帖很近,但总的气质相差甚远。
裴将军诗,肯定是作者在朋友聚会过程中,酒酣耳热之际,诗兴盎然,捉笔狂书,有很强的临场即兴表演的特征。因此夸张、不拘小节,一定不能当做一篇碑楷作品来临摹。
全景式的呈现与结构化的摄入,这是客体与认知之间的重要关系。
下面这张图,看上去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黑白斑点。
但是现在我告诉你,这张图的标题是《雪地里的斑点狗》,
你肯定很快就能看出确实有一只斑点狗,屁股侧对着我们,从右边向左前方走。
如果没有这种“结构化”的认知过程,你只能吸收到一堆无秩序的斑点。
我们临帖也一样,浏览式地照猫画虎,和把临帖对象结构化,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,所有临帖无效或者低效,都是因为没有按照结构化的套路来。
这里有一份小编精心整理的《读帖法则》结构图,良心制作,强烈推荐收藏备用!
有点复杂对吧?但是逻辑很清晰,一开始可能不习惯,时间长了,无论观察分析哪个字,都能立刻结构化,再加上手上功夫到,临帖就极为简单,很少有写五遍还不像的。
专业与否还体现在工具与手法中。不择纸笔描述的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种学习方法,这一点常常为人误解,天下之所以有那么多个性化的纸笔,一定是有它独特的应用场景。
工具与手法往往是对应的,一个木匠,不可能用凿子去刨平,也不可能用刨子去挖洞。
又一张良心简图,堪称“最全书法工具选择指南”,各位书友愉快食用(下载本地保留备用)吧~
好了,精临一个碑帖的心法与手法,大致就讲这些。更为具体的,请密切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,更多实用干货小编也会第一时间更新给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