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注册
已有账号? 立即登录
立即注册
会员登录

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
姓名:
手机号:
邮箱:
留言内容:
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之林资讯 > 书法解字|打架还可以这么萌?识有趣中国字,做智慧中国人!

书法解字|打架还可以这么萌?识有趣中国字,做智慧中国人!

2020-01-04 浏览量:339 分享

当每个汉字都像一个个生命绽放在脑海中时,下笔就会“如对至尊”。

但我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汉字本源。

其实啊,汉字本来就是“远取诸物,近取诸身”,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化而来,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少了那一层“象形”的亲切。

感悟汉字,是为了让它再次成为我们的家人,让汉字与书法的结合真正成为我们寄托情感的艺术手段。



“手”与“又”及“左”、“右”

 

当我们看到这张图片时,不由得感叹中国汉字是如此这般精彩美妙,几千年的文化与我们祖先的智慧跃然纸上,仿佛真的可以透过千年时空传递与对话。

“手”是象形字,四个手指对称分布,中指与手掌以及手臂用一条曲线抽象表达,简单清晰明了。

 

上面这两个符号分别代表向上伸的手和向下伸出的手,写作“ナ”、“又”和“爪”。

于是手便引申出了单独表示右手的“又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又”的解释为,手也。

而“爪”则表示动物的脚趾甲。鸟兽的脚。

 


 

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甲骨文中,凡从“手”的会意字,多采用“又”来表示。如“右”、“佑”、“左”、“佐”等等。

 

在手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口,表示“用嘴说,用手做”。

如“右”字,从又从口,本意为主力手,引申义为主力手即右手,喊左手帮忙。引申为祷告,祈求。而“左”字,从又从工,意为辅助。

 

后来“左”和“右”常被用来作为方位名词,原先表示动词的“左”、“右”就加了一个人,用“佐”、“佑”来表示;我们常说的“保佑”、“辅佐”就是这样来的。



两个人手牵手——“友”的进化

 

一个人不会同时有两个右手或者两个左手,所以当两个相同方向的手在一起,代表有两个人;古时候大家就把这样两只手放一起表示友啦~

注意上图第三个字小篆的“友”字,字形从左右排列演变为了上下排列。

《礼记》中阐述:同门为朋,同志为友。朋和友的区别就在这了,一般志趣相投,有相同目标目的的为友,如:书友,骑友,牌友等等,通常都不会用朋来表示(朋字的详细解读我们以后会详细说明)。



打架也可以很萌——“鬥”和“斗”是不一样的

 

这两个娃娃打架如此惨烈,但是放上咱们的汉字,却是那么的萌!

鬥和斗简化后都以“斗”来表示,使得很多人对这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模糊起来,在书法创作中,我们要分清这两个字的区别,以免使用错含义了。

一、打架的是“鬥”(dou,去声)

鬥的象形意义太强烈了,就是两个人互相伸出手与对方纠缠打斗。在周代铜雕像中有一件雕塑艺术品“摔跤手”,也非常形象得表现出来鬥的状态。

 

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骨金文至小篆的演变过程,后来隶书中将中间复杂的手形简化为“王”。但是也出现了与“門”(简字为“门”)的高度相似性,为区别“門”和“鬥”,就出现了异体字(如下图),在“鬥”字中间添加了武器表示攻击。

 


二、量器是“斗”(dou,上声)

 


《説文解字》:斗,十升也。象形,有柄。凡斗之屬皆从斗。

白话解释:斗,十升容量的量器;字形像量器的形状,下端有手柄;所有与斗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斗”作边旁。

“斗”字古已有之,在甲骨金文中斗是象形,手柄+勺子,后来篆书变形比较严重,看不出是手柄和勺子了;

再后来,马王堆帛书这样的古隶中又承接了甲骨金文的造型,也有的隶书略有变形,如石门颂,楷书则将勺子简化成了两点。



抢东西一定要猛——争(爭)



 

上面一只手,下面一只手,都仅仅抓着一个东西不放(小篆将上面的手变成了“爪”),于是两只手这样的夺一个物件就叫做“争”。

有争势必有较量,有切磋,于是就有了“争斗”、“竞争”、“明争暗斗”等这些词语;此外还能引申为“争吵”,“争嘴”等表示口头较量的意思。

在汉字中凡是带有“争”作为声义偏旁的,都有争夺的含义,如“挣”、“睁”、“诤”等。



书友们,你们有没有对自己的“手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呢?是不是发现它很神奇,将这些没有太大关联的汉字都串联在一起?

我们下一期接着解字,从字形的来源发展角度,挖掘更多有趣的汉字知识,加深大家对书法字的认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