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2020-05-08 浏览量:1591
书界对田蕴章、田英章书法的评价,一直存在争议,几乎是两个极端,
一种意见是认为他们的欧楷已经登峰造极,少有人能够比肩;
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他们的欧楷不入流,误人子弟。
我认为二田在书法上的贡献主要是对于大众而言,对书法的普及和发展,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弘扬,就这一点来说是功不可没的,不容抹杀的。
但是二田书法究竟有没有误人子弟,这点我们必须具体分析。
★ 如果以实用、美观为目的,可以学田书,比如田氏的硬笔书法可以学,毛笔只想写端正实用也可以学。
★ 如果想在书法道路上深入研究的,最好不要学,深思而慎取。
其次,为什么专业书法老师不推荐学田书?
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才会有更多的可能。田楷这个容器太小,你只能在它的系统里坐井观天还自视甚高。
有学二田书法的,写了两三年,当想跳出来学褚学六朝墓志时,发现用笔习惯很难改过来。
所以二田书最大的问题是:
★ 讲究结构精准,但是容易千篇一律,缺乏应有的自然和韵味、趣味,更别提墨色与章法的变化了。
★ 它有相对完整的系统,你一但陷进去的话,从审美到用笔、结构、章法,乃至后面的行书都会在它那个系统里自满自足,离古人越来越远。
★ 写田楷的基本不写篆隶,即使写了用笔也不对,这是从整个思想、审美与用笔被禁锢住了。
以下具体分析都是针对毛笔书法而言:
一、田书对审美的禁锢
学田书的有多少人能欣赏魏碑、苏、黄、米、王铎、黄道周、倪元璐、赵之谦等等的字?
相信很少田粉会喜欢。他们看到黄庭坚、米芾的字会说:什么玩意?歪歪扭扭跟小孩写的一样。
那么问题来了,端正派赵孟頫、文征明、董其昌、翁方纲等对苏黄米顶礼膜拜,难道他们眼光只要怀疑?
大部分学田书的推崇端正、秀美的风格,看到墨色对比强烈的、欹侧摇曳的就说是丑书。
不是说喜欢这些风格才说明你没被禁锢,喜欢端正点的书风没错,但是这不能影响你欣赏不同风格的美。
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除了端正的那几家的字,其他的都很排斥,一看就厌恶?
亦或对当下书家很多字都觉得莫名其妙,每次看到都一股无名火窜起来,为这种字能登大雅之堂而愤慨?
因为你欣赏不了他们的风格,所以你看不出这些作品背后的取法,不能够博取众长,为我所用,书法水平又该如何进步呢?
所以,这是我说学田容易对审美产生禁锢的原因。
二、田书对用笔的禁锢
个人觉得,田字不管初入门,或者是有一定基础者都应该慎学。
因为如果想在书法道路上走远,开个好头很重要。
这关系到你的基本书写动作、对笔法点画的追求,以及对格调的把握。
字要写的鲜活,虽然笔画要扎实、结构要坚实,但是内在筋骨要畅通,笔画要有承接,字要有活气,不能太刻板。
尤其是学碑刻,要能还原墨迹的样子,不要笔画僵硬堆砌,启功先生的“透过刀锋见笔锋”这时候该用上了。
学田字容易忽略了这一点,会认为楷书就要笔笔断开,具体表现为笔画间缺乏呼应联系,没能利用笔锋弹性去带出下一笔。
这里的联系不一定要写出牵丝连带,而是要有空中动作,要讲究笔势。
可以看看智永、唐人抄经、大字阴符经、赵孟頫楷书等等明以前的墨迹,欧书千字文对楷书也能有一定借鉴。
至于欧楷本来面目应该是怎么样?可以参考翁志飞先生所临的九成宫,或者这种欧楷面目的唐人抄经。
三、田书风格难以突破
不止学田,历史上很多书家所亲近的学生或子孙后代都没能挣脱老师的风格
比如苏轼儿子:苏过、米芾儿子:米友仁、赵孟頫儿子:赵雍、文征明儿子及学生:文嘉、陆师道、周天球等。
因为他们跟老师太过亲近,平时可以看到大量真迹,以及去模仿老师书写的用笔动作、行笔节奏、所用材料、执笔、风格、章法等等。
而学田书的,能看到田老师大量的教程、视频,能从基本笔画到结构到章法到书写的细微动作都去模仿;
如果看视频不够,报名各地的面授班,可以手把手教你,让你使用专用笔、专用纸、专用内部教材......
所以你对田书亦步亦趋,以后你想突破这种风格,改学其他字体,困难可想而知。
总体而言,田书这个容器还是不够大,因为作为一个“好老师”应该做到:
\\ 教学生基本笔法,而这个笔法具有一定普适性与可迁移性,可以在老师所教的笔法基础上,自己去探寻、去拓展练习其他优秀碑帖;
而不是一旦学习新的书体就得拼命改掉就习惯。有用的笔法是基础,没用的是习气。
\\ 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找寻自我的审美,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点,为其展示广阔的书法天地,而不是让学生只限制在老师的风格里。
这样的“好老师”,除了指古人优秀碑帖,也指真正懂得教学的老师。
学习二田的字,容易禁锢在他们的笔法和创作形式里,很难去涉猎其他碑帖其他作品形式,更别说做出突破。
虽然说修行在个人,但是在选择学习对象前,面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先了解,然后再做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