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注册
已有账号? 立即登录
立即注册
会员登录

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
姓名:
手机号:
邮箱:
留言内容:
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之林资讯 > 草书技法点识别(干货建议收藏)

草书技法点识别(干货建议收藏)

2019-11-15 浏览量:485 分享

行草书又被称为“连笔字”,核心在于一个“连”,因为行草书是方便快速连续书写的产物,简便、迅捷是核心意义。

正是如此,所以行草书在书体演变中发展出了它独特的技术体系,尤其在映带使转部分。


行书草书最重要的是笔顺

笔顺是行草书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,没有笔顺则无从谈笔法,

因为笔法就是为了在顺序书写的过程中调整笔锋而存在的动作,使连续书写能够自然、方便。

笔法依存于笔顺,但同时又服务于笔顺。

 

如上图赵孟頫“隹”部与黄庭坚的笔顺区别,就产生了不同的技法。

赵孟頫在第四横收笔处产生了向上翻笔,藏锋写竖的笔法;黄庭坚在第一横收笔处也产生了相同的笔法,但在竖画收笔处产生了上挑藏锋写横的笔法。

且末笔的收笔方式也会给下一笔的起笔形态带来影响,赵孟頫下一个字很可能是顺势的尖峰入笔,黄庭坚则因为在横画末端收住了笔,下一笔很可能会重起一笔,不发生连带关系,查帖则果不其然。

 


“虚尖”其实交待清了技法运笔路线

技法最重要的无非是起行收转折,起笔是为了打开笔毫,收笔是为了拢住笔毫,方便下一笔再写出想要的状态。

而起笔的技术无非三个层面,首先是运笔路径,其次是顶纸与中侧转换,最后是提按。

运笔路径其实在纸上能够看得很清楚,只是少有人注意“细枝末节”,忽略了图中指出的“虚尖”,他们其实就已经完美展示了运笔路径,而在《兰亭序》摹本中被加以夸张,形成了一种“笔法”。

其实这些虚尖就是笔尖上最长的一根毛在入纸过程中的路径体现,行草书(尤其是小字),都是从一根笔毫开始入纸、顶纸,打开笔毫,最后收拢成这一根笔毫,往复循环。

 


收笔与转折,其实就是调整笔锋

若想连贯书写,长期保持笔锋为锥状则是必要条件,,收笔处无论是顿收还是出锋都要将笔毫恢复到锥状,这才能连续书写,否则无从谈“连笔”。

收笔与转折处能拢得住笔锋的条件有二,第一是行笔时基本保持中锋或轻微侧锋,第二笔毫与纸面一直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,这样才能操控住毛笔。

如果行笔过程中偏侧严重,则收笔处容易拧成麻花状;如果不是顶纸书写,而是简单的“平刷”,则收笔时笔毫将“挺不住”,收成扫把状。

 


转折形态、换面与绞转

折画与弧转最大的区别在于毛笔锋面的应用区别,总的来说,折笔往往用“换面笔法”,转笔往往用“绞转笔法”,用两组图解释。

 

手指为笔毫铺开的形状,书写横画的时候为手背面,到了折角出,笔锋(手指)顶起来,转过去后换另一面(手心),这就叫换面。

注意,在转折处把手指立起来(也就是将笔毫立起来)就是换面动作中最重要的一步,立不起笔毫,无从谈换面。


 


而在书写中,只使用一面笔锋,通过整个毛笔锥面自转的运笔的方式,就叫做绞转,它的用笔方法与篆书中的弧线类似,只是在书写时加上了提按变化。在书写的过程中,一定要把毛笔立起来。


总结归纳识别一个行草书技法点的顺序

 

①首先识别单字笔顺,如图中“毒”字。

②逐笔分析起收笔形态。第一横为转入,提起后竖画为藏锋圆笔,第二横起笔切笔,第三笔可以看做圆笔折,也可以看做藏锋......最重要的是从起收笔信息中读出运笔路线。

③把笔画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笔画部分挑出来,记在心里,其它部分在这两者之间变化,遇到最粗最细的部分一定加以强调。

④读清转折处的方圆,是换面还是绞转疑惑两者参半,在其过程中又有什么提按变化......


行草书的技法识别方式,就阐述到这里。想要了解更多资讯,请点击下方(蓝色字体)“了解更多”;

如果您对我们的文章内容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,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。下期再会,不见不散~